|
外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能看清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当众多曾经的“热土”祛魅后,投资者、创业者仍坚定选择上海。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新设企业264977户,同比增长0.87%,相当于一天诞生1417户企业。以累计企业数量计,上海每1000人拥有119户企业,比去年多2户,继续位居全国之首。 这是对营商环境最直接的肯定,上海这份持久的魅力源自人才、产业生态等传统优势,以及在当前局势下,让要素合理高效流动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 “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关键是扫除人为的堵点、障碍、壁垒,让要素合理高效流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倪俊南表示,这对市场监管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管得好”,更要“放得活”。上海正千方百计减少限制性措施,通过理顺市场机制、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竞争,确保资源顺畅流动。 放:消除内卷 如今,全国直播电商零售额约一成由上海贡献。去年9月,上海公布直播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助推直播经济驶入快车道。 孙晚晶5年前在大零号湾拥有了自己的电商公司,今年想在黄浦区新开一个经营场所,烦恼随之而来:要再注册一家公司,人力、税务成本上去了,更麻烦的是,不能沿用客户信任的“老字号”,“突然冒出一家陌生的公司,别人还以为我闵行那边出状况了”。 新出台的“一照多址跨区备案”消除了她们的焦虑,只要向注册地登记机关申办全市网点的经营场所备案,该公司跨区的经营场所就不需要单独申办营业执照,“挂靠”到总公司的营业执照即可。新版营业执照几乎还是老样子,只是住所一栏加了“(一照多址企业)”。 这种“放活”涉及经营主体的跨区流动,以往推进难度较大。近年来,各区逐步统一思想,顺应变革趋势,转变理念,通过协作共同消除“内卷式”竞争。 优秀的营商环境肯定要与市场“呼吸”同步。市场监管部门近年深入调研发现,“在哪里做生意就要在这些地方开公司”的观念已经转变,越来越多的经营者选择“轻装上阵”的“广撒网”模式,也就是用轻盈、扁平化的团队结构去开拓更多的市场。对经营者来说,场所主要是用来经营的,不是用来证明经营主体资质的。 法制体系的与时俱进,也为优化营商环境开了“绿灯”。去年11月起施行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一照多址跨区备案”,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今年推出细化措施,支持相关企业自主选择办理“一照多址”经营场所备案。 跨区商事登记“放活”后,市场活力被激活。汽车展销是一个流动性较高的行业,门店调整是常见现象,“一店一照”模式下,经营者要投入大量时间在“开”和“关”上,每年每家门店独立的年报和税务申报等手续也占用了大量精力。 在浦东新区市场监管部门支持下,特斯拉迅速将首批6家门店以跨区备案方式统一“挂靠”到总公司一张营业执照下。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照多址”大幅节省了企业在商事登记方面的时间成本,腾出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服务和市场拓展上,这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很有帮助。 管:无事不扰 市场活不活,很大程度上要看管得好不好。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多了,限制了各类要素的流动,也就限制了市场的活力。 收回“伸长的手”,今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全国市场监管领域首份《“无事不扰”检查事项清单》,除了直接涉及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方面的事项列为重点监管事项外,首批有411项符合条件的事项实施“无事不扰”,除上级部署、接到违法线索、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等情况外,原则上不主动就这些事项开展现场检查。 上海荣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疫苗及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许多关键环节都有严格的管控要求。频繁的现场检查需要进入其中一些环节,企业当然理解配合,但也会担忧环境稳定性被打破后会产生不良影响。 仔细查看颛桥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发来的“白名单”,副总经理王培勇感慨“改革力度相当大”,和荣盛生物有关的“免检”事项有30多个,具体涉及120多个检查要点,现在原则上市场监管部门不会主动对这些事项开展现场检查,许多关键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不必抽出宝贵的时间陪同检查。 截至目前,“无事不扰”检查事项已占上海市场监管领域检查事项总量的六成。但监管执法队伍中出现一种声音:检查少了,管得住吗? “无事不扰”的底气源于监管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现场检查事项正被非现场检查或社会共治等方式替代,既能让企业“无感”,又能守住法律法规和公共安全底线。 对于这种“放”和“管”的平衡,21cake很有感触。该品牌今年在虹口开设的首店没有现场核查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装修完第一时间便开门迎客,比“传统操作”快了一周左右。这是因为门店实现了“互联网+明厨亮灶”,且经营面积未超过150平方米,符合简化审批的条件。优秀的营商环境让21cake高层立即拍板,要在上海再开8家门店。 主营在线业务的食品业态,比如“无堂食”餐饮,食品生产加工的“身世”不够透明,一直是行业难以取得消费者信任的“痛点”,也是监管的难点。现在,经营者主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让食品经营环节变透明,重新赢回了消费者的信任,市场监管部门则用简化审批、降低风险等级、减少监管频次以资鼓励。目前,这种“互相信任”的免现场核查模式已惠及全市500多户食品经营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