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高沛通 本报记者 赵毅 深圳报道 10月27日,一则“小鹏汽车30分钟充电80%用户实测后崩溃:它就是玩文字游戏!”的报道在微博热传,报道中消费者称小鹏汽车的宣传广告为“30分钟充电80%”,但购买后发现充满80%需要约1个小时,询问中被小鹏汽车相关工作人员告知“30分钟充电80%”是指从30%充至80%,而非0电量起充。 那么“最快30分钟充至80%”,究竟该如何理解?消费者实际购买中,小鹏汽车相关销售人员会如何告知消费者?相关购车合同中是否会有具体的说明和约定?从法律角度看,这是否涉及虚假宣传? 《中国经营报》记者实地探访小鹏汽车体验中心,并联系了小鹏汽车客服、邀约试驾工作人员、销售专员,同时致函小鹏汽车公关部,获得不同回复。 有律师告诉记者,商家的宣传和承诺,是对一般消费者做出的,应该按照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来进行理解。亦有律师直接指出,小鹏汽车宣传中关于“30分钟充电80%”的部分言辞表述并不合适,易引起误解。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8日,记者再次登陆小鹏汽车官网查看时,相关充电栏目已修改为“最快30分钟从30%充至80%”。 工作人员说法不一 10月27日,一则关于小鹏汽车充电的相关报道在微博上发酵,其中有关于 “30分钟充电80%”的详细解释:“它里面肯定有一些小的东西,什么时候充到80%,东西肯定是有一些条件的,这是行业性的一些东西,因为我们可能做熟了,可能不会直接跟客户讲,要什么条件去冲,但我们一般会带一句说你这充电时间怎么样,会说快充的45分钟80%。”并补充道:“只有客户真的来询问你细节,才会说什么条件大概是80%。” 消息迅速蔓延,不到6个小时浏览量超过10万次,其中不乏有网友对小鹏汽车方面的说法质疑,并有网友评论称:“建议把广告语改成2分钟80%,从79%开始充。” 那么关于“30分钟充电80%”,小鹏汽车在实际销售中究竟如何向消费者说明?记者从小鹏汽车线下、官网、线上客服等多个渠道尝试了解情况。 28日上午,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实地探访深圳的一家小鹏汽车体验中心,谈及车辆的充电,工作人员的回复简短直接,“30分钟充电80%”,并未进行补充解释。几分钟后当记者再次回到充电话题,并询问“是从0电量起充还是从30%电量起充”时,对方回应“30%电量起充”。不过在记者获得的一份配置表中,上面清晰写道,“直流快充时间(30%充至80%)≤30min”。 本报记者以购车者身份致电小鹏汽车客服,并根据提示,联系到小鹏汽车邀约试驾工作人员,沟通中对方坦承,据其了解关于“最快30分钟充至80%”的相关解释以及详细约定,在购车合同上不会有体现,此外如果消费者不详细问到“最快30分钟充电80%”的相关问题,他不会向消费者讲述这一细节,但他并不清楚具体的销售专员是否会向消费者讲述这一细节。 那么这样的宣传信息是否会有一定的诱导性呢?上述邀约试驾工作人员认为,其作为广告可能确实会引起消费者误解,会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不过公司内部对于车辆做过详细的实测,确实拥有比较出色的续航能力、快速充电能力等表现,因而比较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公司成立时间不久,车辆从2018年末上市至今仅约1年时间,很多方面亦在取得快速的进步。 27日晚6时许,《中国经营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接通小鹏汽车销售专员电话,当记者再三核实“30分钟充至80%”是从0电量起充还是从30%电量起充时,甚至告知对方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做了从30%起充的说明时,对方仍明确称是从0开始充,不断强调市面上信息鱼龙混杂,只有真实体验才能最终了解到实际情况,并再三邀请记者试驾。 此外,27日晚间,记者查询小鹏汽车官网相关信息,发现在“充电服务”一栏,上面明确写着“小鹏超级充电桩”“最快30分钟充至80%”等字样。不过,记者在公关部人员引导下查看相关详细车型信息时发现,上面写着“30min 30%-80%充电效率”。 小鹏汽车:部门间信息传递或有偏差 27日晚间,小鹏汽车公关部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称,小鹏汽车内部提供的车型信息,一直是写着从30%充至80%,并提供了相关文件截图。 对于官网充电栏目显示的“最快30分钟充至80%”,小鹏汽车公关部表示企业内部信息对接过程中,或出现了偏差,从而表达中出现并不太准确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