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政务既是维护公众的权利,也能规范相关部门的行为。透明,民众才能更充分地了解政府日常运作,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透明,公职人员才能更好地接受监督,勤勉作为、不敢懈怠,增强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2019年《中国法治蓝皮书》《四川法治蓝皮书》《珠海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8)》。《报告》显示,在此次评估中,我省省级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名全国第4位。 列宁曾说:“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公开透明是民众了解政府的前提,是打造政府公信力的保障。政务公开能让政府变得更高效、透明、廉洁。此次在31家省级政府参与的评估中,我省“决策公开、管理服务、执行和结果公开、政策解读与回应关切、依申请公开”五项指标综合得分79.05分,排名第4位。这无疑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探索政务公开标准,不断矫正政务公开“坐标”倾向,进而逐渐形成一系列清晰、明确、规范的政府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分不开。政府服务有了遵循、老百姓办事有了依据,透明政务的“阳光”也就温暖了民心。 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透明政务既维护公众权利,也能规范相关部门行为。透明,民众才能更充分地了解政府日常运作,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透明,公职人员才能更好地接受监督,勤勉作为、不敢懈怠,增强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贵州省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明确指出2018年我省政务公开22项重点任务,要求充分发挥政务公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及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以公开促规范、促服务、促治理,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和实效,助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贵州省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印发,明确了“公开什么”“向谁公开”“怎么公开”等关键问题,无疑增强了政府的服务自信。 当然,透明政务不只是竖起公开的大旗,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要用真心、见真章。也就是说,无论是搭建统一的互动交流平台,优化在线访谈、民意征集等功能,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用户精准查找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还是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细化试点任务,创新探索清单标准、健全政务公开流程,让企业和市民到政府办事少跑腿、快办结,都需要激发党员干部的高度责任感,把老百姓的每一项民生需求都解决好、维护好。如此,不仅能倒逼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更能提升政府公信力。 推进政务公开也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效能、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对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的一项制度安排。近年来,我省将政务公开作为政府行政的重要制度安排,各项工作取得了实际成效,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圆满收官,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深入推进,重大政策措施解读力度持续加大,依申请公开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其中“三公”经费信息,实现所有不涉密的省级部门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100%公开。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省委、省政府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重要民生事项全面政务开放,彰显了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民生情怀。将眼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行透明政务,强化社会监督,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民生福祉的提高,定能凝聚社会合力,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从而进一步让人人都从中受益,同时为政府的公信力构建夯实基础。(鱼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