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沉浸新年祝福之余,我们无法不骇然回首:距离跨世纪的千禧之年,已整整20载。 2000年,Windows2000刚刚面世,腰间的BP机鸣闪不停,新居里的家庭影院最流行。 2000年,中国GDP刚刚破万亿美元,加入世贸组织的节奏步步加紧,北京再次申请举办奥运,酝酿1年后的激昂狂喜。 20年间,从磁盘到大数据,储存记忆的工具万象更新,智能手机早早取代胶片机与随身听。 20年间,中国GDP翻了近10倍,国际经贸格局已是幡然巨变,从融入世界到改变世界,中国的存在感跃跃升起。 时代洪流中,每一个人击浪前行,步履不停,但走得太快,又常常遗忘出发的意义,沿途的轨迹。 2020年春节,我们邀请《中国经营报》作者库中的几位讲述者,回望归途,聊聊我们这20年——大国崛起如何加速个体命运,技术变革如何重塑国人生活,大时代与小人物的生命旅程如何紧紧交织在一起。 让我们一同跟随归乡的步履,踏上时光的归途,经由记忆之路,抵达纵深前路。 文/熊志 2000年,新世纪的开始。对李彦宏、张朝阳等互联网1.0时代的IT从业者而言,这是一个迷人的起点。“千年虫”危机之后,中文互联网迎来全新的年代,并且将在未来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那一年我10岁,离开农村老家来到镇上上小学五年级,早早地开始了留宿生活。将一周2元钱的零花钱攒着买四驱车,买磁带,开始慢慢接受应试教育的打磨。 20年之后回头去看,那的确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从“入世”到非典,从互联网的野草疯长到都市报的大放异彩,一切都在破土而出,改变每天都在上演。只是相对于新千年的大起大落而已,学生时代的生活似乎如流水一样乏味,日子波澜不惊,像一口嚼剩的甘蔗。 在周杰伦、超级女声等偶像文化下成长起来的90后,被媒体打上个性叛逆的标签。但我一直坚信这并不准确,它就像是一代代传下去的“大帽子”,如果真要寻找这一届90后的独特之处,那一定是一种随性随机的生活态度,他们的人生不再像过去那样被规划好了。 至少于我而言,虽然波澜不惊,但一切选择都充满了偶然。比如偶然地选择了读文科,偶然地填报志愿,偶然地选择了大学专业,甚至偶然地走上了媒体的道路。 这中间当然没有什么冥冥注定,只是一种开放式的随机选择。就像当年下海经商的冒险者一样,在市场萌发的年代,有足够的机会可以让你去碰碰运气。 如果说过去的20年有一个分界点的话,那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定是2008年了。那一年的这个时候,冰封南国,我的表哥表姐在火车上被困住了七天七夜。冰雪消融之后,我们依次经历地震、奥运和三鹿奶粉等大事,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