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后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学校里有人发热咳嗽怎么办?为迎接返学,学校、学生、家长应做好哪些准备?…… 3月15日上午10时,由东莞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策划的首个校园“情景式”防疫演练在南方+平台实播,为各学校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供参考借鉴。开播前,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号“广东教育”发布预告,推荐全省师生收看。开播后仅15分钟流量突破百万,截至3月15日14时,流量超过450万。 点击链接回顾直播>>> 打造全省首个教材式校园防疫演练 “报告老师,我有点不舒服,头很晕还咳嗽。”“不用怕,老师先帮你量体温,今早在家有测量过吗?”上课老师为该名学生测量体温并询问,再陪护其到卫生保健室,途中该生信息已第一时间上报疫情联络人和主管安全的副校长,经卫生保健员二次测量、询问、记录后,该生情况上报至校长,启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按部就班,按照疾控中心指导做好上报、送诊、消毒、隔离防护等环节,整个流程严密细致、井然有序。 据了解,本次校园“情景式”防疫演练在大朗镇中心小学举行,分为学生篇、教师篇、职工篇三个假设情景。演练是模拟学校在开学前师生健康状况摸查、入校体温检测、每日开展晨午检等严格防控措施之下,仍在校内发现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时,启动应急预案的各项应对处置措施,让校内各应急工作小组通过参与演练,熟悉流程、检验预案,总结经验、完善准备。学校将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查漏补缺,并对照省市新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 本次演练在东莞市教育局、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东莞市疾控中心、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大朗镇中心小学等多个单位的通力协作下顺利完成。防控重在细节,为了最大程度规范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给各学校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供参考借鉴,东莞市教育局全程统筹、指导,东莞市疾控中心为本次演练提供专业指导。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和大朗镇中心小学执行到位,其中出演及旁白解说均由大朗镇中心小学教职工担任。 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参与了本次演练实播策划并负责全程摄制,3月15日上午10时在南方+正式开播,播出仅15分钟即获百万流量,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号“广东教育”也发文推荐全省师生观看,有网友留言:“给学生、老师、职工上了一堂有如身临其境的情景课,展示了科学的、可操作的突发紧急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模拟案例。” 各校近期陆续开展第一次疫情应急演练 记者从东莞市教育局了解到,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全力防控疫情确保开学安全的通知》要求及广东省教育系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视频工作会议精神,东莞市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于2月7日,向各在莞高校,各园区、镇(街道)宣教文体局(教育局)、教育管理中心,市直属学校发出通知,要求以“严防疫情输入、杜绝聚集疫情、保障师生安全”为目标,压实责任、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切实做到“十个到位”。 “十个到位”包括:防控工作体系到位、精准摸排师生状况到位、师生分期分批返校安排到位、隔离场所准备到位、教育教学安排到位、宣传培训到位、环境消毒饮食安全到位、防护物资配备到位、沟通协调到位、关心关怀工作到位。 通知还要求,各学校要制定和完善防控工作的“两案九制”。“两案”指的是开学准备工作方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九制”则包括: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高中阶段学校、大专院校不需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 市教育局表示,根据省、市有关要求,东莞市各学校在开学前都要组织开展两轮以上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演练。近期,东莞各学校根据省《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的指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陆续组织开展第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演练。 全市各学校都要通过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学校应急队伍应对能力,检视并修正本校应急预案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响应、准确应对、规范处置,将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和危害降到最低,保障师生健康安全。 专家建议 返学前后学校、学生、家长应做好这些准备 东莞市疾控中心应急部副主任杨新金: 学校应该从建立防控制度和预案、开展全员培训、准备防控物资和设立隔离场所等方面做足准备工作。具体来说,开学前各学校要制定详细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和演练;对相关人员特别是卫生保健人员、班主任、保洁、门卫和食堂等关键岗位人员进行细致全面的培训;储备充足的口罩、手套、消毒剂和免洗手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控物资;设置临时隔离室,方便出现发热症状时立即进行临时隔离。 开学后,学校也有做到以下几点:严格实行全员晨午检制度,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天要定期消毒并做好记录;严格落实学生和教职工手卫生;根据国家要求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如非必须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减少人员聚集;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一旦有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感染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按预案流程采取相应措施。 与此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应做好防护。学生应选择合适口罩并正确佩戴,同时应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用纸巾或屈肘掩住口鼻,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应及时向家长或老师反映,以便及时发现和就医。家长应尽量减少外出和聚会,特别是避免带学生前往疫情重点地区,避免与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人员接触,家里要勤开窗通风,常备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和家庭用消毒用品等,如果家庭成员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主动做好自我隔离,戴上口罩,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策划】王慧 【记者】林群贤 【摄影】孙俊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